通知公告: 广东省2015年保安行业服务费指导价及保安员工资指导价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保安论坛

保安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发布时间:2016年1月8日 浏览次数: 2710

新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产生往往是对某一新的社会现象的反应,反过来又促进这一趋势的发展。换言之,社会需求是理论研究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社会需求并非实现理论研究繁荣的惟一条件,理沦研究的完善与否还取决于研究群体、研究平台、研究评价、研究底蕴等其他因素。

我国保安服务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新生事物,理沦界对其给予了关注,但长期的“管办结合”体制不仅束缚了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客观上也抑制了保安理论研究的热情。直至保安立法启动,保安理论研究的激情才被重新点燃。《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我国保安服务业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压力与挑战。企业转制、市场拓展、业务创新、队伍建设、企业管理、国际竞争、行业规划、政府监管等诸多问题无一不需要保安理论的指导。反观当前的保安理论研究,似乎还未能跟上保安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要改变这一现状,所有的相关方都应带着责任心与使命感,为当前保安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把脉开药”。

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研究十分薄弱。

从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来看,当前研究者对基础研究不够重视,基础研究亟待加强。基础研究是保安理论研究的基石。没有坚实的基础研究,所谓前沿性、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以学科角度视之,学界虽对保安学学科有基本认识,但对其与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关系缺少科学的系统性论证,尚不能自信地在学科体系中找准保安学的坐标与方位。基础理论部分的研究也不容乐观。

保安概念、保安分类、保安功能、保安作用、保安地位等范畴是保安理论研究的最基本问题。这些问题虽在个别著述中有涉及,但研究者均未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只在一般认识层面上加以讨论。这不但造成研究的随意与混乱,而且有碍研究的深化。以保安概念的研究为例,多数沦者从职业、机构、活动三个层面进行界定或描述。这种方法或许符合一般性社会认识,但并不能揭示保安作为专业术语的科学内涵,而且对保安概念的认知未能紧跟保安立法与保安实践的发展,理沦研究滞后于社会发展。

保安史研究是基础研究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东西方保安业发展史,对把握保安服务业发展规律,认识和了解保安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保安服务业古代史的研究尚不深入。已有成果记叙性文字多,分析性文字少,缺少对东方特性的发现与总结。西方史部分的研究现状更是具象阐释了当前研究的“不严谨”与“不深入”。以保安业的起源为例,不同论者观点迥异。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世界上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是在美国成立的。这里的第一家保安公司指的是1850年成立的平克顿侦探社。另有观点认为,西方国家保安业的起源要追溯到17世纪中叶。”虽有认识起点不同的原因,但结论上的巨大差异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常言道,窥一斑可见全貌。当前概念研究与保安史研究的薄弱现状只是保安基础研究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保安理论研究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夯实基础研究。

二、研究视角单一。

从研究视角来看,研究视角单一乃保安理论研究的另一突出问题。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是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外在表现。

当前的保安理论研究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研究层面,如同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问题的展开与阐释缺乏全局观与整体把握能力。再以西方保安史为例,当前我们对西方保安史的整体研究(包括国别史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史实介绍的层面,甚至对史实的介绍也不甚全面。对保安业各历史阶段的特点,与特定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更是鲜有沦及。保安理论其他问题的研究无不如此。

研究视角单一的另一个表现是,采用多学科视角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风毛麟角。在这一点上,罗伯特维斯(RobertWeis,s)在《美国私家侦探工业警务的产生与转变(1850一l940)》一文做了极好的示范。他没有再谈其他研究者惯常提到的平克顿侦探社的发迹史,而是从剩余价值与劳工纪律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私家侦探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业务与作用,以及政府与社会对其态度的多次转变。这篇文章为我们全面认识美国私家侦探的发展史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其研究角度与研究结论对后续的私人侦探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三、研究的及时性不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正快速稳步推进。作为保安理论的研究者,应敏锐地关注改革可能给保安服务业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应对每项改革与保安服务业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保安服务业自身的因应与调整提供指导与方向。

改革具有时效性,相应的要求保安理沦研究必须及时跟进。我国保安服务公司的数量在近几年出现井喷式增长,但无沦转制企业或新设公司总体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对国家大政方针或社会发展动向的把握能力还存在不足。这客观上要求保安理论研究者应及时围绕国家改革与社会发展进行专题式研究,以为保安服务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但当前理沦研究的及时性还做得不够。

以互联网+为例,国务院今年7月初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进一步深化融合做出重要部署。应该说,“互联网+”也是保安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研究者应给予充分关注,但当前关于“互联网+保安”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本应走在保安实践之前的保安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成果出现,甚至在国家政策出台后仍无研究上的关注度,应引起保安理论研究者的警醒。

四、缺少精品和代表作。

借助数据库检索,大致可以勾勒出我国保安理沦研究的脉络。1986年,《广州研究》刊载的《城市组建保安服务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是可查询到的最早一篇保安理沦研究的文章。1988年,有两篇介绍印度和美国保安业发展的文章发表。之后有关保安理沦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1990年,何家弘等编译了《私人侦探与私人保安》一书,介绍了美国私人侦探和私人保安业的发展历史、现状等。1995年,李晓明编著了《中国保安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体例较为完整系统的保安学著作。2000年,张弘主编的《国外保安业》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本较为全面介绍国外保安业发展的著作。

随着保安服务业规模增大与保安员培训的需要,近十年来培训类教材逐渐增多,同时保安理论研究也进一步发展。以郭太生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正将我国保安理论研究快速推进。另外,国外著作的翻译引进也取得一定成绩。以上成果奠定了我国保安理论研究的初步基础。

但客观地看,现有研究成果内容雷同的较多,创新的内容较少。无沦基础研究,还是前沿研究都缺少精品与代表作,尤其缺少可以标示保安理论研究走向初步成熟的权威性著述。

原因分析

一、研究群体小,研究能力较弱。

相较于其他成熟学科或专业,从事保安理论研究的学者群体数量非常小。一方面,因为我国保安服务业起步较晚,过去因体制原因发展缓慢,理论需求不足,客观上抑制了保安理论研究群体的壮大。另一方面,保安学属于公安学的三级学科。在当前强调“大治安”理念的背景之下,保安只是治安社会化、市场化的一个方面。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并不情愿倾注更多时间与精力于保安理论研究。而且开设保安学课程的高等院校非常有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更多研究者进入这一领域。

保安学的研究内容横跨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甚至工学等几个学科,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要求甚高。中国知网的检索数据显示,保安理论的研究者相当部分来自实务部门,受工作性质与专业能力影响,这部分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相对薄弱。而来自高校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警察院校,科研水平相对更高的地方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则屈指可数。研究群体小,研究能力较弱是造成保安理论研究落后的直接原因。

二、缺少权威的理论阵地。

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下,学术成果发表的刊物种类关乎研究者的切身利益。现在多数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都制定了严格的学术评价指标,并与研究者的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研究者在无形压力之下,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必然会有所取舍。对多数研究机构而言,只有刊载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的论文才能计入研究者的“有效”工作量。

当前,且不谈与保安理论研究相关的期刊杂志,即使与公安学相关的期刊杂志也无一入选核心类期刊。理论上,综合性核心期刊可以为保安理论研究提供发表平台,但实际上由于发稿需求巨大,大多数编辑在取舍投稿时会放弃保安类稿件。一则难以与杂志的既定栏目相匹配,二则论文的关注度不高。核心期刊的缺失使得保安理论研究者没有底气面对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也严重挫伤了研究热情,甚至会造成研究人才的流失。

三、缺少学术组织与研究平台。

学术组织是以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而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协调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社会实体,对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学术组织可发挥组织优势打造本专业的权威刊物,为学术成果的发表提供平台。其次,学术组织可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专题研究,及时回应社会需求。

另外,学术组织可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学术活动调节和引导研究者的研究行为,促进专业研究的科学发展。如组织编写丛书、委托研究、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最后,学术组织承担着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职能,可将重要专业意见与建议传递出去。当前,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的保安研究学术组织,也缺少保安理论研究的学术会议平台。保安理论研究者只能借助其他的学术组织或会议平台进行交流,学术关注度不高,影响力有限。

相应对策

一、积极壮大研究群体。

学术研究是自主性非常强的科学活动。学术兴趣、专业背景、工作内容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研究者的研究行为选择。因此,很难通过简单的外力引导而影响或改变研究者的研究领域。而且即使有志致力于保安理论研究的研究者,其学术能力的养成也需要一定周期。故保安理论研究群体的壮大需要所有相关方形成合力才可能达致。

一方面,要盘活现有的研究力量,深挖研究潜能。除了在学术组织、会议平台等学科资源的长远建设上着力以外,各地公安机关、保安协会、保安服务公司等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可通过研究课题委托、学术讲座、政策与实务咨询、学术会议、丛书编写、外文文献翻译等形式持续激发与调动现有研究者的科研积极性。有关方面还可以与有意向的学术期刊进行沟通,为保安理论研究开辟专栏,短期性解决发表平台的难题,以激发研究者的科研动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保安理论研究的后备力量。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培养研究人才的主要阵地,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各培养层次的保安学专业或保安学专业方向,培养高质量的专门性人才。另外,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在校硕士生、博士生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特定保安问题的理论研究。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科的学术增长点,也深化了保安理论研究。同时,广大保安理论的研究者应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力争多出精品,扩大研究群体影响力。

二、打造专业权威期刊。

高水平的研究群体与优质的学术期刊是一体两面。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需要优质的学术期刊提供平台,而优质的学术期刊建设同样需要高水平稿件的支撑。《中国保安》杂志是目前我国保安服务业惟一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保安服务业重要的宣传与理论阵地。作为保安理论研究的主阵地之一,《中国保安》在专业学术期刊的建设上责无旁贷。当前不断在栏目设置和选题策划方面寻求改革创新,注重提升杂志的理论价值与整体格调。理论研究的建设并非当前学术评价机制下的权宜之计,而是立足服务保安理论研究的长远之策。着眼当前,公安类期刊杂志,特别是部属高校主办的校报应率先在核心期刊建设上取得突破,并继续为保安理论研究提供平台支持。

三、成立保安学研究会。

在条件初步具备时,应尽快成立保安学研究会。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正式批准没立“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公安类一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公安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空白,为公安学科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由于学科分类存在很大争议,目前公安学二级学科的目录仍在讨论中。公安学二级学科的难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应学术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保安学作为公安学的子学科,同样受困于这一局面。

但与其他子学科不同的是,保安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不是执法行为,而是规模庞大的保安服务业。鉴于当前保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对理论研究的迫切需求,保安学的学术组织建设可以适当走在前列。具备条件的省份可率先成立省级的研究会。在全国条件成熟时,再适时成立国家级的保安学研究会。保安学研究会应针对保安服务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定期举办年会与专题研讨会,推动保安理论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

(友情提示:本站有些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速告知我们小编,我们编辑人员将立即删除;小编电话:13662500290(微信同号)QQ:2091435259;邮箱:2091435259@qq.com;)

新闻中心
最新公告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一线保安
保安论坛
保安说法
保安访谈
服务指南
安防知识
站内搜索
服务指南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监控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及调试方法
在保安队伍管理方面要抓好“三个工程”和“三个坚持”
老总是企业的领导核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方向和带路人
债权人的撤销权具备的三大特征
做一个懂得自尊、更懂得尊人的生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