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理论研究
就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到的有关保安研究成果与理论文章看,我本人在保安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少。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师将保安业作为研究领域之渊源,我已经在2013年《中国保安》杂志的一篇专访中谈到过。这里想再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对加强保安理论研究的认识。首先,保安业的发展需要理论支撑,不仅需要从国际、历史与现状三个方面深度了解、分析、诠释保安业与社会之间千丝万缕之联系,而且需要把保安业纳入社会理论的范畴进行研究。保安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全球性的现象,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均有紧密联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保安业不仅需要在实践运作方面与世界潮流同步,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应当达到较先进的水平。如果只注重实践的发展而不在理论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就会对这一全球性的现象理解肤浅,甚至在宏观上失去方向,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与竞争力。近些年来,在科学研究方法中出现了一种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英文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的研究方法(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新的学科),其实质是研究科学与社会之间如何互动,成社会发展对某一个领域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从而使科学在某些确定类型的社会中获得重大而持久的发展。特别强调要研究科学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智力活动同其外围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保安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但其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理论研究的推动,特别是保安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技术成果有须臾不可分离。对于保安业及其重要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服务功能来说,其与社会形态的变化与发展更是紧密相关。因此,无论从方法沦的角度,还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都需要全方位、多视角的理论支持,理论研究的结果只能对保安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增加正能量。
其次,需要对社会进行宣传,让公众了解保安,同时保安在学术上也需要话语权。保安从业人员数量多、分布广,处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最基层,从事着最普通、最基础的工作,是社会公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接触群众最普遍,工作性质需要社会对保安有较高的认可与信任程度。社会公众对保安如何认知与理解,取决于如何对社会宣传保安工作。今年11月16日,安徽合肥市一名教育厅的科级干部辱骂所在小区保安员而导致被骂保安员气愤致死亡的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对于保安存在的偏见与歧视。社会上对保安存在这神认知的人不在少数,而保安人员被辱骂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多数人会认为存在这种并不奇怪的现象在于保安的社会地位低、人员素质差。但是否也存在对保安人员的正面宣传少于负面报道,甚至丑化、妖魔化保安人员的原因呢?在各种形式的宣传工具、媒体传播手段、出版物以及众多有话语权的媒体人员、专家学者中又有多少人在为保安人员说话呢?这仅是从公共宣传的角度看。如果从更高层次的学术话语权来看,中国知网最新查到的数据显示,研究中国保安业的理沦成果与现实中庞大的保安队伍数量、与保安人员对社会的实际贡献相比,与应该拥有的学术影响需要相比,与国外相应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相比,都是落后的。如在中国知网中输入保安业、警察与公安三个主题词,有关保安业研究成果的数量为仅有1518篇,其中有884篇(占58c/o)发表在《中国保安》杂志上。而警察与公安主题有关的相应成果数量分别为58221篇和197885篇,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此外,在最相接近的宣传阵地人民公安报中,与保安有关的成果只有52篇,而有关警察与公安的成果分别有3261篇和30897篇;在学术期刊中,载入公安大学学报的与保安业有关的沦文数量非常之少,只有23篇,而与謦察、公安有关的学术论文分别有733篇和1456篇。从此可以看到,真正具有学术价值意义上的保安研究成果可谓寥若晨星,特别是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更少。这说明对保安业研究关注的人数量少,研究人数少必然导致研究成果少,也就不可能形成学术上的话语权。
第三,需要把各种保安业务工作归纳到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去。保安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分析,保安需要在各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开展工作,以使保安有器;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分析,保安需要各种学科理论进行解读,以使保安有道。前者需要各种专家进入保安领域,结合保安业务开展应用研究,后者需要有关学科的学者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角度,研究保安的社会功能,保安业与社会发展之关系,保安与社会治安治理体系建设,警务结构的重组,保安与社会公平正义等,把保安这一社会现象纳入不同的研究体系中,推出不同的成果,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保安研究体系,在规模和数量上形成学术影响,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影响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我所看到的国外研究成果中,不仅在对保安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警务概念,如第三方警务(thethirdpartypolicing)、社会化警务(privatepolicing)、商业化警务(commercialpolicing)、民间警务(civilpolicing)等,而且在研究范式方面已经把领域扩展到社会治理、风险与犯罪控制、社会转型、幅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管制的方式、后现代社会等方面。出现这种理论研究的背景是“有关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责任的发展开始从完全由公共警察承担发展到由社会诸多部门共同承担”(见《第三方警务》)。还有人预测,到“2035年,保安机构将承担50%以上的执法任务”(见《警察与社区一概念和实例》)。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远远不够,一些领域还基本属于空白。
以上是我对保安理论研究的几点认识。在我从事保安研究的近20年时间里,从研究英国的保安业开始,曾系统学习过国外一些警务理沦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把一些好的成果介绍到国内与大家共享。总结20年的研究工作,尽管自己还有其他的学术领域需要投入研究精力和时间,如对突发事件、公共安全危机和警务理论的研究等,但对保安研究工作一直没有中断。在收入中国知网的有关保安业研究的1518篇文章中,被引用和下载数量排在前20位的,有不少是我和我的研究生发表的。总结我对保安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中国保安》杂志上发表20余篇文章,其中包括全面介绍《美国保安业的历史与发展》的系列文章,《国外保安业理论研究》,《美国保安业的职业化途径》,《北美等英语国冢对保安人员资质训练的标准与要求》,《风险管理及其在保安工作中的应用》,《保安工作视野中的危机管理》系列文章等,这些文章大都是在阅读整理大量国内外资料的情况下完成的;(2)在其他学术刊物(包括公安大学学报、国外SecurityJournal)、学术论文集中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0多篇;(3)在公安大学编写的教材中把与保安和保安管理的有关内容编写进去,使其成为大学课堂的内容;(4)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增加有关保安业和privatepolicing的专题讲座,发动组织硕士研究生通过撰写学位论文来研究保安业;(5)利用各地公安院校专业课教师在公安大学进修或访学的机会,注重培养各地研究保安业的教师;(6)利用科研立项的机会设立有关研究课题,让保安业的研究课题正式步入课题行列。这几年由我主持的科研项目中涉及保安研究的课题有“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保安业的发展”,“保安业的发展与个体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等,为进一步对保安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20年时间对保安的研究经历有两点深刻体会。首先,研究者本人,特别是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师不要认为研究公安和警察与研究保安无关。无论研究警察还是研究公安,其终极目标与价值无菲是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使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处于安全状态。研究保安的终极目标也是如此。在国外学术界形成的“警务大家庭”的概念和共识也是基于两者之间核心价值的一致性。在普遍认为警察不是唯一维护社会治安主体,需要多元主体形成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如果缺失对保安甚至其他社会力量的研究,只能说是理论工作者视野狭窄、缺乏责任感。作为公安院校的教学内容来说,将保安的有关内容讲给教学对象,并非意味着要这些学生去当保安员,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除警察之外还有一支庞大的市场化的力量也在从事着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
另外一点体会是,无论个人多么努力和投入,力量和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对保安的研究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需要政府与行业组织提出设想、作出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才会收到实际效果。当前重要的是成立研究机构、扩大学术影响、组织理论研究队伍,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推出,走出低层次的徘徊。
更多相关文章请登录东莞常平保安服务公司 网站:www.cpzbwa.com
(友情提示:本站有些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速告知我们小编,我们编辑人员将立即删除;小编电话:13662500290(微信同号)QQ:2091435259;邮箱:2091435259@qq.com;)